2017年读书总结

好读书,不求甚解,读书就为了打发时间,找个乐子。

2016年的时候许诺2017年要多读一些经济和科普类的书,结果2017年第一就没怎么读书,数量和质量是这几年里最不佳的;第二科普读了一些,经济完全没有读,最终读书还是在固有的兴趣圈内打转。但好的方面是阅读英文和日文书的速度大大提升,坏的方面是几乎读不进去中文翻译书。不过,毕竟自己读书仅仅为了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罢了,愉快的阅读体验最重要,今年没有读的,明年继续读。想了想2018年的读书涉猎方向:环境史/全球史,经济,反资本主义,物质文化,女性主义和科普类;小说想要涉猎来自不同国家的作品。


Fiction

自己认为对于普通读者来说,一本好小说就是会讲故事。并不是说一定要故事本身新奇,可以说,读小说的体验和故事本身没有任何关系,一本有趣的小说是在故事之外的,是讲故事的方式,是语言,是角色,是节奏……作者通过这些把读者引入一个想像的世界之中。以下几本小说,就是今年读过的小说中,阅读体验非常愉快的几本。

Oscar Wilde, The Pincture of Dorian Gray (Kindle Book)

如此经典完美,众人皆知的小说还用多说吗?不过真的是今年才第一次读,一定要读英文版!王尔德的英文写的多么好啊!另外网上广为流传的王尔德名言,原来大部分都出自这本书。读的时候对他真是又爱又恨,爱他怎么能写得这么好,恨他这个厌女症死基佬怎么能这么刻薄,可是还是好喜欢他!

桐野夏生「グロテスク」文藝春秋 2003(借于公共图书馆)

在朋友的安利下第一次读桐野夏生,没想到如此女性主义。虽然延续了恶女小说和社会派推理的套路,但桐野夏生的故事相当有力量,像是对日本这个男权/父权+等级森严的资本主义社会发出的最绝望的嘶喊。小说里每一个女性角色的选择和下场,都在喊着:“生而为女人,对不起。” 绝望的结局诉说着,长得好看、头脑聪明、家庭背景好、特别努力等等全部因为你是出生为女性,一旦要追求不符合女性角色的东西,那就是悲剧,于是一切都变得毫无意义!因为故事涉及到90年代前后中国和日本重要的社会/政治事件,出过大陆中文版还是很意外的。

Penelope Fitzgerald, The Bookshop, Houghton Mifflin Co. 1997 (借于公共图书馆)

中年丧夫的Florence Green利用一点遗产,在英国海边小镇开了一家当地唯一的书店,却遭受各种阻碍,不得不歇业,自己也最终离开这里。一个非常丧的故事。非常老派的叙事风格以及语言,觉得Kazuo Ishiguro的The Remains of the Day的语言风格居然和这个有点像,隐忍又英式冷幽默又悲伤。文化改变不了社会,有文化的人自私自利,有自己的社会地位,可爱的是对文化没兴趣的底层民众,但文化改变不了他们,Mrs. Green最终明白自己居住了10年的小镇根本不需要什么书店!

村上春樹「騎士団長殺し(第一部・第二部)」新潮社 2017(自购)

作为非村上迷,也没有读过几本他的小说的读者,去读新作完全因为日本的大肆宣传,好奇才买来读的。没想到阅读体验非常愉快。故事很难用一句话说明,但和《奇鸟行状录》很有联系。然而比《奇鸟行状录》的叙述更吸引人,完全采用一种推理小说,设置悬念的方式,吸引着读者读下去,简直就是一本page-turner。上下两本超过千页,一口气2周读完,真是迷之增加我啃大部头,读日文书的信心!繁体版中文版已出,大陆版还会远吗?

王安忆《流逝》 (PDF)

今年第一次读王安忆,这本书是她早年的成名作,非常了不得。因为在寻找女性视角的文革叙述,于是找到这一本。虽然作者让经历文革洗礼的女性发出了声,不过在这篇小说中,文革仅是小说的大背景,王并非在小说中重塑文革历史,反思文革历史,而真正的主题是女性本身。这是一本女性主义色彩非常强的小说,探讨不同时代下女性的identity的认同,女性的生存意义。写作风格和语言整体上来说有张爱玲的影子,但不如张有灵气,而且有主题现行的弊端,然而总的来说也是非常好了!

王安忆《叔叔的故事》 (PDF)

这篇小说是读戴锦华的文章中得知,就找来读的。同样是王早年的作品,却与《流逝》大不相同,从语言到叙事没有丝毫的共同点,但依旧是一部女性主义色彩强烈的小说。什么?听说你还在迷恋看似风度翩翩的文艺中年大叔?这篇小说分分钟打这些油腻文艺中年的脸。

白川 紺子「下鴨アンティーク アリスと紫式部」集英社 2015 (自购)

《下鴨アンティーク》系列算是女性向的日常推理系轻小说。故事设定在京都下鸭地区糺の森附近。女主角野野宫鹿乃是一个十七岁的高中生,从小父母双亡,被祖母野野宫芙二子抚养长大,受祖母的影响,喜欢和服,平日也喜爱穿和服。和鹿乃同居的是她的哥哥野野宫良鹰,比鹿乃大十岁,颜值高,头脑好,但特别的懒,整天瘫在沙发上指示妹妹做事儿。经营一家古董店,对艺术品和古董很有眼光。另一位同居人是良鹰唯一的朋友八岛慧,也是良鹰以前的大学同学,现在是一位大学文学副教授,在野野宫家已经居住10年左右了。小说的故事就是围绕世的祖母野野宫芙二子,留下的会引发出一连串不可思议的事情的旧和服而展开的。同时还有鹿乃和慧的感情线也十分吸引人。

看似很漫画的设定,但由于作者白川紺子优秀的文字能力,使得小说非常吸引人。文字优美且有画面感,舞台在京都,除了故事中有京都方言,京都的地理和名胜,还有京都那种特有的雅致。小小的温情推理包含了很多日本或欧洲古典文学/音乐的小知识,还有关于和服的小知识,能剧的小知识。每一个角色都个性鲜明且讨喜。每一个小故事的展开或许并不出奇,但或感人,或治愈,或让人心头一暖,会心一笑。同时从第一本开始就贯穿着鹿乃和慧之间感情的变化,还有鹿乃和哥哥良鹰之间的兄妹情,良鹰和慧之间的基情(大雾),都十分吸引人。

今年上半年很是痴迷这套小说,但下半年出了新刊再读,却索然无味了。但还是把她列在这里,毕竟曾带给我莫大的愉悦。所以说,读小说很受到那时那地那种心境的影响。

Non-fiction

选择去读一本非虚构书,原动力应该来自好奇心和求知欲。如果这本书满足了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是一本不错的书,如果这本书再更够挑战自己的常识和世界观,可以让自己以全新的视角看历史,看世界的话,就是一本非常有趣的书。以下是今年读过的非虚构中,值得记住的几本。

Carlo Rovelli, Reality Is Not What It Seems: The Journey to Quantum Gravity , Riverhead Books, 2017 (借于公共图书馆)

虽然后面真的讲道quantum gravity的时候就读的云里雾里的了,但一整本书读下来还算粗略了解了很多物理研究方向。而且作者的态度好棒!谦逊、好奇、求知欲!这不仅仅是做科学需要的精神,也是做人文科学需要的精神,是追求宇宙真理的人需要的精神!最后一章简直超级感动。简直可以算今年读过最喜欢的一本书!

Peter Frase, Four Futures: Life After Capitalism, Verso, 2016(自购)

又是一本参与到AI和环境问题讨论之中的书。但不同的是,Frase认为争论机械化的好坏,环境问题是否存在,都已经无意义,因为这已经是寄存事实。虽然一些左派批评家已经将矛头转向现存经济和政府政策的批判之上,但Frase认为,即使克服了经济和政府政策的阻碍,我们还是面临着从工业革命以来一直持续的政治问题:即新的科学技术的产品可以解放所有人,还是只有少部分人能享用,而大部分人仍然需更长时间的工作?谁将从机器人中获利,谁将成为其失败者,这并不取决于机器人,而取决于谁拥有它们。

至于谈到环境问题,已经不是是否存在环境问题,而是谁将最终存活下来。科学家们并没有谣言在最坏的情况下,地球将不再适合人类居住。然而将要甚至正在发生的情况是,随着栖息地的减少,将产生空间和资源的争夺战。在这种情况下,加上科学技术的增长,可以让一小部分精英继续污染环境,他们自己过得舒适快活,而让大众身处严峻恶劣的环境之中,并且这也是产生否定环境问题的论调,背后的动机/原因。

基于此,作者结合当下政治情况,和很多反乌托邦科幻小说,构想了4种未来图景。而站在21世纪初的我们,正在面临一个巨大的历史转型时期。这个转型或许已经悄然开始,一个更加不平等(贫富差距的巨大),环境更加恶劣(严峻的环境问题)的世界已经不是将来时,而是正在发生的现实。未来会是什么样子,全看现在的我们做出怎样的选择。

Dai Jinhua, Cinema and Desire: Feminist Marxism and Cultural Politics in the work of Dai Jinhua, Verso, 2002(自购)

戴锦华90年代几篇重要论文的英文翻译结集成书。讲第五代导演,第六代导演,80年代90年代文化,讲国家认同,讲女性和性别。即使现在读,这些论文依然十分重要!文化剖析十分在点,批判十分到位!另外,戴锦华的文章,英文版比原中文要好读得多!

Eric Cazdyn, The Flash of Capital: Film and Geopolitcis in Japan, Duke University Press, 2002(自购)

读完The Flash of Capital这本书花了很多时间,在通勤的地铁上读完了。非常喜欢。虽然是研究日本电影的书,但从中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我对一本好的学术书的定义,除了史料扎实,理论和史料能够相结合外,最重要的一点是读完之后,能引出更多的讨论。这本书就是这样,觉得理论方面很多并不是完全理解,但这本书提出了非常难回答的问题,从电影形式(form),而不是内容(story)上去分析日本战后资本主义。不仅仅有文本分析、电影分析、政治经济历史方面,还涉及到性别研究,比较文学、比较政治等等很多方面,全部囊括在一个大的文学研究之下,提出的方法论非常值得学习和思考!!

Jonathan Schlesinger, A World Trimmed with Fur : Wild Things, Pristine Places, and the Natural Fringes of Qing Rule,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7 (PDF)

非常有趣的环境史,新清史与全球史结合的书。作者利用满人和蒙古人的资料,反思清朝的环境史。满清见证了1760年到1830年的环境改变,而此时对自然资源空前的经济扩张,改变了中国的生态和其边境。作者通过三个案例:在满洲采集珍珠;在蒙古采集人参;和皮毛的全球贸易,来证明清帝国并非保护其边疆的自然,而是通过对地区的管制,创造了一个无时间性的,原生态的”大自然“。其目的是用来维持越来越模糊的满人、蒙古人、汉人的民族认同。并且作者进一步说明,这种对大自然的创造,并非近代西方特有的,大清帝国同样如此。没有和人类接触的大自然是不存在的,这种大自然是被创造出来的,而非被人类破坏。完全的荒野仅存在于完全的管制之下(例如创造法令,规划边境,禁止特定的人入内)。自然与民族是相辅相成的。这或许是反思近代nation-state的想象和形成的另一个有趣的思路。例如我们在说祖国的大好河山,内蒙古大草原,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这些都可以算是一种想象,将其视为无时间性的,不受污染的,不变的民族遗产。

Vanessa Ogle, The Global Transformation of Time: 1870-1950,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15

话题很有趣的科学史与全球史结合的书,讨论格林尼治时间如果转变为全球性的标准时间。这个标准时间在近代如何产生,如何变成国家性的统一时间,又如何推广到家家户户。近代的人们思考时间方式的转变,人们的生活,如何从依赖太阳时间(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转变成依靠一种抽象的时间(1天24小时,1年365天),这种转变对欧洲社会的改变是什么,对非西方国家(通过殖民传入)政治社会的改变又是怎样。作者用的史料都很有趣。小小广告一下,中文版很快会出。

小泉今日子「小泉放談」宝島社 2017(自购)

最后一本是正在读的谈话录,51岁的小泉今日子和文化界娱乐界里50代以上的女性的对谈,在杂志上连载,最后结集成书。很喜欢小泉今日子,她对谈的人里面很多也喜欢,比如YOU,樹木希林、美輪明宏、上野千鶴子,还有作家江國香織、吉本ばなな,甚至还有东京知事小池百合子。目前读了一半,非常喜欢。50代女人的生活方式,identity,依然多姿多彩。访谈里关于爱情,关于家庭,关于工作,关于人生,关于如何活接下来的生活。非常温和的女性主义(甚至谈话者都没有发现自己是女性主义),非常自主地发出中年女性的声音,谁说女人到了50岁就都面目模糊成中年妇女,没有自己identity,自己的苦恼和快乐?访谈者里包含家庭妇女,有热爱工作的职业女性,谈及恋爱,谈及独身,每个人的选择都不同,但都是女性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思考。作为年轻人,读这种访谈真的是莫大的鼓舞,无论选择怎样的生活,都可以不畏惧年纪的增长,自信坚强快乐自由地活下去!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