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执与愤怒

最后一天上班的时候,我把厚厚一沓子资料一点一点塞进碎纸机,看着我曾经在这些资料上的学习笔记和highlight,忽然有一点点感慨,原来我在这里工作了已经这么久了。

在之前一篇blog post里我就说过,从上班开始我就讨厌工作,因为讨厌工作于是开始关注劳工问题,开始反思资本主义,反思工作制度本身。

决定论地说,如果不是因为这份工作,我也不会想再回到学术圈里,再回到学校。我也不会再去上一个图书馆的master,也不会想回到学校工作,也不会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

而且这几年的工作也让我学会和人交往,懂得说话之前考虑一下,懂得不要快嘴快舌,但同时也变得更加社会化(虽然其实还是内向的人懒得与人打交道)。加上年过三十以后,对自己的性格的优点缺点更加了解,对自己自身的能力看的更加明确,对自己不自卑也不自傲,接受这样的自己与自己和解,也褪去了很多年轻时候的锐气,变得更加平和淡然。

回头看看这几年,上班上学找工作,其实并没有太多“大事件”发生,也没有刻意要从中“学到什么”“获得什么”,或者“成为更好的自己”。一直都是很随波逐流地躺平状态,但是因为自身的性格只爱做,只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所以才到处找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将其成为糊口的手段的办法。

在这种寻寻觅觅随波逐流的几年中,却也是懂得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生道理:人生遇到的事情没有什么真正的“好”和“坏”,当下觉得是非常坏的事情,非常不顺心的事情,过一段时间,甚至几年后再回头看,可能都会从中“获得“一些什么。同理,当下混的特别”好“,风生水起的,可能很快会经历变故。在人生没有结束那一刻,“好”和“坏”就不是绝对的。这个道理其实从书里都能读到,比如你去看看《红楼梦》。但是活了一些年龄之后,就会切身地明白了这个道理。于是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不会太过焦虑,而是躺平摆烂发牢骚,慢慢捱过不顺的时期;顺心的时候也不会骄傲不会目无一切。即不乐观也不会过度悲观。

另外还觉得“人生目标”“五年计划十年计划”都很无意义,当然并不是否定这种人生观(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各种各样的人生观)。就作为一个一直自嘲是平成废物的人来说,人生目标和计划是无意义的,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一年前我也不会想到会去美国,也从来没计划或者梦想去美国。一直梦想去日本生活也无法实现

另外,作为一个内向型人格和不爱社交不会主动networking的人,在人际关系上倒是没有太过费劲,可能因为性别本质上比较开朗随和,虽然有自己对人的喜好,但是一般来说和谁都能和平相处。而且和人相处是真的麻烦,现在就是学着对谁都一视同仁,怀着善意和别人交往,同时不执着于任何人,也不对他人抱有太多期待。

看到网上总会说什么30岁怎么怎么样,或者十几二十岁的你会喜欢现在的自己什么的。我对这些就真的挺无感的。作为1.5代移民,生活在社会非主流和边缘的人来说,倒是很享受这种不需要符合社会主流(无论国内还是国外)要求的自由。并且也拒绝迎合融入“主流”。无论什么岁数做你自己想做的事情就挺好,自己活的舒坦最重要。至于以前的自己对现在的自己的看法什么的,真的就不care。人是不会真正“长大”和“成熟”的,人只会“变老”,增加的只是经验值而已,那些看起来成熟的“大人”(尤其中老年大叔),只是练级多一些经验值大一些罢了。

所以年轻时候有锋芒毕露目中无人的时候,中年了会变得圆滑也是正常的,圆滑也不是什么坏事也不可怕,变老应该也不可怕(虽然我还没有”变老”),像我在之前的blog post里说的,学会和浅浅变老的身体相处可能是我日后生活要学习的东西。

但是,变得平和淡然,不意味着不愤怒,反而是对社会不公和性别不平等感到更加愤怒,对精英对强者对权力的不屑,对“主流”的不合作。不迎合大众不合作,对任何政府和权力系统(无论中外)的怀疑和保持反对的姿态,有自己的底线,有自己的政治立场,在思想上不随波逐流,保持“反骨精神”。

日常生活是琐碎且令人烦躁的,只能淡然处之,活在当下。但面对不公和非正义,面对强权,时刻保持愤怒。这大概就是自己当下的状态了,也时刻提醒自己,不执和愤怒。

Contents